圖片:“路痴”(網路圖片)
【希望之聲2014年10月31日訊】(來源:39網)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獲獎研究是發現了組成大腦定位系統的細胞。這一發現解決了困擾科學家幾個世紀的難題:為何有人就像在大腦中裝了活體GPS(全球定位系統)一樣,無論走到哪裡都找得到回家的路,而有人卻是完全不認識路的“路痴”。
心 理解讀:1971年,英國神經心理學家約翰·奧基夫在實驗中發現,老鼠的海馬體中存在一種特殊的神經細胞:把老鼠放在某一位置,這些細胞就能被激活。奧基 夫把這種神經細胞命名為“位置細胞”,其通過各種感官接收外界信息,並協同周圍其他神經細胞,在大腦中繪製“地圖”。他得出的結論是:關於環境的記憶以 “位置細胞”特定組合的形式存儲在海馬體中。
後來,一對挪威神經心理學家夫婦在海馬體外發現了大腦自帶GPS的另一個部分:位於內嗅覺皮 層的“網格細胞”。這些細胞同海馬體中的位置細胞及頭部方向細胞(當頭部朝向特定方向時就被激活的細胞)共同協作,建立起空間坐標系,從而實現了定位功 能。也就是說,“路痴”大腦中的位置細胞和網格細胞沒有充分激活。
值得慶幸的是,認路功能可通過訓練獲得。英國一項研究表明,穿梭於倫敦迷宮般街道中的計程車司機有更發達的海馬體。所以,只要出門多留意路線,經常自我訓練,多激活這兩種細胞,在腦中建立清晰的坐標系,總有一天,沒有GPS也不用擔心走失在街頭。
責編:沈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