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法的「佔領」運動挑起群眾各執一詞,先是口角,繼而動手,社會撕裂。前線警務人員奔波處理這些紛爭,本已倦極了,但想不到休班亦不可擱下煩憂,因有些家人或親友對警方執法和使用武力的原則不理解,甚至吵得臉紅耳熱,導致關係轉差。警員在工作之外的時間得不到紓壓。警隊的臨床心理學家接受《成報》訪問時總結了刻下警務人員的心理現象,並坦言從未目睹每天都有雄赳赳前線警員流淚,幸仍有不少警員把壓力化成動力,仍堅持認真工作的信念。警隊「心理服務課」破天荒改用即時通訊軟件Whatsapp發放獨創的標語和圖像,為前線警員及其家人打氣,希望造到一傳十,十傳百的效果,互相激勵,免陷入壓力「爆煲」。本報港聞部報道
從事高級警察臨床心理學家15年的麥詠芬表示,今次「佔領」行動引發對警務人員的心理壓力影響,嚴重程度遠高於當年世貿韓農事件,因今次警方受到公眾和媒體批評,再加上警員身邊的親友不理解,為他們帶來工作以外的壓力。
與親友為「佔中」起爭執
警察臨床心理學家麥麗萍曾親身前往「佔領」地區,與眾前線警員會面,以了解其情緒狀況,發現不少警員在工作期間感到受委屈,並指因為自己的警察身份而遭朋友在Facebook「unfriend(取消交友)」。她說:「有些委屈情緒是來自家庭,例如成年子女和夫婦因為不理解警方使用武力原則而吵架,更甚至有衝突。」她解釋,不少警員的親友都有份參與「佔領」活動,雙方立場不一,令關係變差。
麥麗萍表示,儘管大部分警員不怕辛苦,但因家人不了解警員的執法工作,結果令其情緒更為低落。「警員回到家都希望有家人支持,但近來可能家中沒有人扮演這角色,或者甫回家就被追問到行動情況。」
此外,警方在工作期間亦遭不少示威者斥責和不理解。「有把守政總警員需要外邊警員,甚至高級的警官為他們密密送飯;又或需要救護車為同僚提供醫護服務,但卻未能如願,這令他們的情緒感到更委屈和緊張」。
麥詠芬不諱言工作多年,從未試過目睹每天都有前線警員流淚。「男兒有淚不輕彈,去到這個時刻(流淚)都是一個指標,讓我們了解到其壓力狀況」。不過,她大讚警員工作時仍然克制,把壓力轉化成為推動力,堅持認真工作的信念。
破天荒用Whatsapp打氣
對於有些市民經常上載網上片段,指摘警方執法有問題。麥麗萍認為難以只靠片段判斷警員是否有過激反應。「若我們因為片段而走去工作(召見他們提供輔導),反而會令有關同事感到有壓力,以為警隊心理專家相信單方面的傳聞,故除非有足夠理由,我們才會採取行動」。
「心理服務課」亦因此收到各警區指揮官要求,為前線警員提供不同心理治療,8名心理學家亦會輪流親身到「佔領」現場,每次向大約20名警員作心理輔導。可是警員人數眾多,他們破天荒改用Whatsapp通訊,利用不同標語和圖像為前線警員及其家人打打氣,希望造到一傳十,十傳百的效果。麥詠芬又勸籲,警員休息時不應再去太多網上資訊,應該盡量讓腦袋休息,盡量睡眠三、四個小時,避免壓力爆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