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證實「吃人的嘴軟」

實驗證實「吃人的嘴軟」

「吃人的嘴軟」這句俗語,有科學根據。

學生口試時,為老師準備美味甜點,不只讓老師心情好,更可能影響老師的判斷力。

我約朋友午餐,朋友準時到達,卻滿臉歉意。他說,「實在吃不下,因為早上口試,學生準備了起司蛋糕、提拉米蘇,你知道,我是無法拒絕甜點的,所以現在吃不下」。他很有罪惡感地說,「學生也沒什麼錢,怎麼買這麼高檔的點心呢?我們以前口試不都是清茶一杯?什麼時候變得這麼fancy了?」

他不懂,這叫「吃人的嘴軟」,除了討好口試委員,還有實驗上的原因。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認為,人的決策判斷有二個來源。系統一,是直覺的、快速的、不花力氣的;系統二,是緩慢的、邏輯的、用資源的。

當一項作業需要動用到系統二的自我控制時,久一點後,人對同樣的工作,就提不起勁來。這個現象叫做「自我耗損」(ego depletion),例如,讓受試者看一部悲情片,卻強迫他們用自我控制,把情緒壓下來,然後再請他們去做一項也需要自我控制的作業。結果發現,受試者很快就放棄,好像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用完,沒有控制力了。  

這是因為大腦是整個身體中,動用最多能源的地方,它只佔體重的二%,卻用到身體二○%的能源。大量做系統二的心智活動時,會燃燒葡萄糖,血糖降低會影響下一個作業的決策。

在一個實驗中,受試者須觀察一部默片中,女主角的肢體語言,在此同時,電腦螢幕上出現一序列的字串,研究者告訴受試者不要去管字,要專心看女主角的動作,若是注意力游離了,要趕緊把它抓回來。

因為人的眼睛,會不由自主地去追隨一個會動的東西,尤其是有意義的字,所以這項作業,需要大量的自我控制,會用掉很多的葡萄糖。

做完後,所有的受試者都先喝一杯檸檬水,再做下一項作業。一半的人喝的是加葡萄糖的;另一半人喝的是加糖精的,然後去做必須抑制本能反應的實驗,結果是喝了葡萄糖檸檬水的人,控制力較好。

最近《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上有篇文章,研究者記錄八位以色列假釋委員(以國假釋率三五%)開會的情形。因為案子多,委員們平均花六分鐘,就決定犯人該不該被假釋。全程錄影,包括上、下午茶敘和午餐。研究者把通過的案子和上次吃完東西的時間畫成圖表。結果發現,每次吃完東西後,通過率就上升,最高達六五%;從上次吃完到下次再吃之間的通過率,逐漸下降;到下次再吃東西前幾乎降到零。

人在疲倦和飢餓時,容易落入事先設定(by default)的立場:即不准假釋(犯人被判刑後,坐牢是常態,假釋是例外)。這份報告震驚了所有人,我們都以為自己是心智的主宰,誰知並非如此。我們竟然在不知不覺中,被我們的血糖所左右。

學生口試買糕點,一方面敬師;另一方面,老師吃了葡萄糖的東西後心情好,說不定就高抬貴手,讓學生過了。這項糕點投資還是划算。

延伸閱讀:
用iPhone,增IQ?
上班昏昏沉沉?5撇步讓大腦保鮮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