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早上8點半,國家圖書館館員董曦京在大閱覽室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本報記者 戴冰攝
大年初一早上八時,街道上顯得有些冷清,公交車裏也是空蕩蕩的,空氣中隱約彌漫的爆竹味道,提醒著人們一個喜慶的大年夜才剛過去。此時,國家圖書館北區的大門外卻排起了幾十米長的隊伍,近百名讀者正在耐心等候著入館讀書。
像這樣的景象,54歲的董曦京再熟悉不過了。作為國圖典閱部副研究館員的他,每年春節期間都會如往常一樣堅守工作崗位,換上工裝,打開咨詢臺的電腦,查看交接班記錄,隨後起身繞著館內的各個廳走上一遍,把前一天沒有碼放整齊的圖書和桌椅收拾利落,就像是和每一本書、每一張椅子都打了個招呼,這才踏實放心地回到咨詢臺坐下來。
上午8時45分,比平時的開館時間提早了一刻鐘,國圖在大年初一開門迎客了。
“從1985年做國圖館員開始,我幾乎每年春節假期都會來這裏值班。”董曦京說,“國圖冬暖夏涼,對讀者也很寬容,所以很多人過年時也願意來我們這裏。”
國圖還有個慣例,就是由館長周和平帶隊,向初一早上來館裏讀書的前200名讀者拜年,並贈送禮品。為了能夠沾得喜氣,有讀者深夜看完春晚就來這裏排隊了。還有的讀者則是把這裏當成了自己的“研究室”,即使過年也舍不得離開這片書海。外文局退休幹部趙清慎對此就深有感觸,正在研究中國文字的他,大年初一也要照常來這裏“工作”。
典閱部掌握著國圖85%以上的圖書資料,是館內最繁忙的地方。董曦京和同事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幫助讀者查詢書籍資料,如同這茫茫書海裏的“指南針”。董曦京對圖書的分類情況可謂了如指掌,比如有讀者想要查閱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他就會告訴對方,普通心理學應該屬于哲學和思維科學類,教育心理學應該在教育類書籍中找,犯罪心理學則要看法律類,消費心理學在廣告、貿易類……洋洋灑灑能說出十幾個分類,讓人一下子就找到了“北”。
對于館內圖書的熟悉情況,董曦京甚至比電腦還要靈光。“有些書,電腦裏可能都查不到,我們這些老館員卻知道它們藏在哪裏。”他舉例說,“比如激光熱處理方面的書,近10年出的很少,電腦裏可能就查不到;但我知道,在熱處理相關的書中,都會有專門的章節介紹這方面的相關內容。”
忽然,一對中年男女引起了董曦京的注意,只見他們沒有按照閱讀流程進行刷卡,就直接“闖”進了典閱部,工作人員在背後叫了幾聲,都沒能讓他們停住腳步。董曦京和同事追上去才發現,原來這是一對聾啞夫婦。通過紙筆進行交流,董曦京了解到,他們是想要來這裏查找老照片的。于是,工作人員親自護送他們到樓下的歷史類架區,並為他們提供幫助。
其實,每一位讀者都有著各自不同的需求,像這樣的“特殊任務”對于董曦京和他的同事們來說,已經成了家常便飯。但是國圖工作人員的所有付出,都被讀者記在心裏。這不,讀者陳雲寬特意趕在大年初一的早晨來到國圖,給工作人員拜年。原來,熱衷于發明的陳雲寬,前不久為了申請一項專利,來國圖查閱了大量資料。“我必須得感謝這些工作人員。”他說,“要不是他們幫我查找相關資料,我的專利不會那麼快就申請成功。”
來自各方讀者的感謝,讓董曦京和同事們感到溫暖,但他從不覺得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什麼值得說一說的。
採訪中他總是推薦記者去採訪其他部門的同事:“你瞧瞧負責整理書架的工作人員,他們一遍遍地繞著書架轉,一個上午就要走幾公裏呢!還有咨詢臺的同事,光是接電話告訴讀者開閉館的時間,一天能說幾百遍。”至于自己的工作,他卻說得很簡單:“我們都是為公眾服務,這就是我的工作,談不上什麼辛苦不辛苦的,都是應該的。”(記者 牛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