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輩互助,讓“1+12”(教改在基層)
本報記者 趙婀娜
“在實施朋輩互助的過程中,必須要注重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發揮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優勢相結合,將激發學生主體性與發揮學生示範性相結合。”
──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劉川生
“王老師,宿舍有同學生病了,怎么辦啊?”
“王老師,班里要搞活動,妳來參加嗎?”
這個同學口中很忙的“王老師”、“王師兄”,是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2009級的本科生王振波。今年讀大三的他,因為參加了“學長計劃”,除了完成自己的學業,還要“照顧”大一年級的75名學生。
像王振波一樣參與“學長計劃”的學生在北師大有300多名,他們都是國家獎學金獲得者或學校“十佳大學生”,以不同方式與低年級學生“結對子”,幫助新生盡快适應新環境,提高專業認同感,明確未來方向。
“學長計劃”是北京師範大學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朋輩互助”新模式的舉措之一,北師大在全國高校中率先實踐“朋輩互助”教育理念,即通過年齡相當者或生活境遇相似者互幫互助,促進學生自我成長,受到學生的歡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朋輩互助,讓希望啟航
北師大學十樓415宿舍門上挂著一個“黨員宿舍”的標牌,這是因為6名宿舍成員里有4名黨員,宿舍成員吳延清開玩笑說,“黨員的確起到了帶頭作用,經常照顧我們兩個‘群眾’,在她們的帶動下,我也是入黨積極分子了。”
在北師大,像這樣的黨員宿舍一共有627個,學校按照黨員宿舍的分布設立了樓層“黨員服務站”,划分“黨員責任區域”,讓學生黨員立足宿舍,接受監督,服務同學。
2007年起,北師大開展“SHIP希望航程──學生黨員在行動”活動,鼓勵學生黨員發揮先鋒示範和朋輩引領作用。由學生黨員擔任的“就業聯絡員”、“網絡信息員”等,為同學們提供學習、生活和就業服務方面的信息。到目前為止,學生黨員已自願捐款設立了“學生黨員愛心基金”,自願組成幫扶小組,自覺設立迎新接待站,節約型校園建設義務宣傳、“圖書館志願服務周”、“學生黨員服務月”、“尋找身邊的雷鋒”等系列活動,充分體現了學生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積極性。
近兩年來,北師大已有40個學生黨支部成功申報並組織實施了北京市“紅色1+1”共建項目,以本科生黨員為主體的“愛之翼志願服務隊”連續3年深入北京市打工子弟學校開展義務支教活動。廣大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百千萬實踐育人工程”,每年100支暑期社會實踐隊伍、1000名學生到全國各地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每年至少有1萬人次學生參加各種志願服務活動。
朋輩互助,雪絨花滋潤心田
北師大2009級本科生鄭杰慧從大一開始就擔任“雪絨花”使者,在和“雪絨花”一起成長的兩年里,她體會到什么是助人與自助,什么是共同成長。
“雪絨花”使者隊伍建設是北京師範大學“朋輩互助”模式的另一舉措。學校從每個班級遴選兩名學生作為“雪絨花”使者,給予系統、專業的培訓和定期督導,教給他們朋輩咨詢、危機識別等技能。由他們通過同學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在班級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北師大黨委書記劉川生說:“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心理素質教育是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內在需要。面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的現實,創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打造心理健康教育朋輩互助平台,成為我們工作的重心之一。”
就這樣,在“朋輩互助”的創新模式指導下,北師大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和科學化水平不斷提高,育人成效顯著。2010年,由於北師大在以朋輩互助為有效載體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表現突出,被批准為“北京大學生素質教育基地”。
“在下一步實施朋輩互助的過程中,要進一步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發揮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優勢相結合,將激發學生主體性與發揮學生示範性相結合。”劉川生強調。
Open all references in tabs: [1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