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心理學/我家孩子講不聽

每逢親子快起衝突時,便一直不停的練習跟自己說:孩子是來增添我人生各式回憶的,他們只是來提醒我要繼續修習人生功課啦!

兒童心理大師溫尼考特(Winnicott)曾說:照顧寶寶是母親天生就會的事。這「天生」就會的事,其實不見得是件容易的事。特別夜半老是被寶貝哭聲給逼醒,有時怎麼做都不見效。

孩子究竟怎麼了

通常得在照顧孩子一陣子後,父母才逐漸明白寶寶哭聲的背後,藏著多種不同的意涵:可能是肚子餓了,或是尿尿便便不舒服,當然,說不定只是愛睏。父母後來之所以能一猜即中,說穿了,就是憑藉那願意體會寶寶感受的用心。而「看懂」寶寶需要的過程,則會讓寶寶覺得:「我哭,媽媽有回應,我是可以獲得媽媽關照的。」

只是為什麼這段「付出用心」與「得到理解」的親子關係,到了孩子青春期時會出現鴻溝?似乎這階段的孩子變得特別難懂,「叛逆行為」更是家常便飯,怎麼講都講不聽。此時父母是否想過拿出早年「搞懂baby」的研究精神,猜猜在頂撞父母與拒學蹺家的背後,孩子究竟怎麼了?

其實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 Erikson)早在二十多年前就給出了答案: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會出現如此多變化,只是因其正面臨屬於自己的認同危機。

所以當孩子身高超越家長肩頭的同時,若出現下列現象,請別訝異:

1.作息愈拖愈晚。(因為他們的生理時鐘會稍微延後)

2.脾氣起伏有點摸不著頭緒。(變得敏感而容易受傷)

3.對「性」在私下產生好奇與渴望。

4.想得肯定但又怕成為眾人的焦點。(彆扭來自老覺得會有「觀眾」在注視)

5.不曉得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其實是因大人對孩童階段的「鬧脾氣」較允許,而認為長大了的孩子便應自動學著懂事)

6.對大人的談話量明顯減少。

許多大人會專程來問我如何面對這些愈大愈講不聽的孩子?他們都誤以為有著心理師頭銜的我身懷絕技,能把孩子變回往日的乖巧。殊不知我僅有的偏方,是幫家長看清孩子必經轉變的真相,以及教大人如何度過這段不算短的時光。

好啦,在此公布藥方吧!就是每逢親子快起衝突時,便一直不停的練習跟自己說:孩子是來增添我人生各式回憶的,他們只是來提醒我要繼續修習人生功課啦!

當磨刀石讓他磨

有緣成為家人,究竟是因為彼此相愛的意念太深?還是因為有尚未結清的債呢?享受過「喜獲麟兒」之樂,收過國小時他/她親手繪製的母/父親節卡片,也別忘了他/她曾在耳邊親口說過:世界上最最喜歡的人就是媽媽/爸爸了!然後,務必認清「時序轉換」的事實:長高之後的他/她,再也不願被人呼來喚去了!

無論父母怎麼教,這階段的孩子都不容易滿意。為了幫助家有青少年的父母可以順利度過這十年(十到二十歲),我從多年的接案(無數家長血淚)中歸納出三項重點任務。只要做到這三項,對青少年的教養已經立於不敗:

1.提供營養美味加變換的早餐。(十歲給孩子健康的身體,是幫他奠定四十歲時真正的競爭力)

2.依各家狀況給零用金。(像發薪水般,總量管制,但別一直過問,給孩子學習自我管理的機會)

3.幫孩子跟他的貴人牽上線。(青春期的孩子在碰上生活的「萬一」時,通常不願意跟父母說,如果身旁有人可以討論,困擾多半能得到排除)

另外再提供一些與家中大小孩過招時的實戰口訣:

1.管教小孩有益健康:大人憋在心中爆發會更可怕,但罵人超過三分鐘會傷……肝?還會老得更快。

2.管教「重點」講兩遍就好:這階段的孩子通常有聽進去,但是為了自尊超不想乖乖就範;倒是在往後成家時,會從腦袋中拿出來對其同居人「開講」。

3.給他三選項,或者讓利三輪:大孩子喜歡自己「決定」的感覺,但通常沒辦法「說到做到」,只要父母多次強調「是你自己說的啊」「其實你是有心做到的」,孩子通常會勉強配合。特別提醒父母在叮嚀完後最好別管他是否有遵守約定,務必即刻離開現場!

還有,大人可在自己心情不差時,多練習「裝弱」(顯出家中有這孩子還挺不賴的),據許多日本歐美的研究指出,這些「認為自己是個咖」的孩子,在長大後較願意出社會去挑戰自己的人生(比較不會變成「啃老族」)。

其實為人父母的唯一任務,就是支持孩子。難就難在這得一輩子。而且在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作法得有不同的因應。

每個子女都是一把待磨的刀。能否成為尚方寶劍?取決於磨刀石是否耐磨?

由誰來擔當磨刀石呢?心知肚明。

孩子在青春期,難免鬧情緒。磨刀石只能力求穩住。

成就一把閃亮的劍,少不了磨刀霍霍。

不過是幫自己修行的一課吧!

圖/趙大鼻
圖/趙大鼻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