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了科學松鼠會《分手的沉沒成本》一文,其通過實例分析了處在失戀狀況當中人們的心理情況,引出了心理學上的兩個概念:一是“不活動慣性”,指人們傾向于維持現狀而不願改變;二是這種心理背後隱藏的是人們對于過往所做的付出、努力與投入的算計,當無法繼續之時,所有過往便石沉大海,成為“沉沒成本”。
失戀當中的人們因此茶飯不思、自怨自艾,其實在弱市下投資有時也會使得投資人處在心靈的焦灼當中。已經超過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范圍卻不止損,明明知道再堅持下去短期內無法改觀,但依然難以割舍或者索性不再打理,進而可能承受更多的損失。
那麼投資者此時該怎麼做呢?首先是不能再做“鴕鳥”而應做出抉擇,但若評估的時候對過往念念不忘,結果並不能如你所願,要做的是根據投資標的未來會怎樣來抉擇。就像戀愛一樣,如果前途渺茫,不如趁早“分手”,及時止損,避免更大的損失,放眼未來而不是對過去心懷芥蒂。一些也許令你不滿但其實是不錯的投資標的,也應當重新評估,並有可能通過此時低位建倉為將來打好基礎。
說到底還是需要結合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挑選一只優秀的基金,通過基金經理過往業績、基金長期表現以及基金公司整體投資實力來進行選擇仍然有效。現在糟糕的市場正好又給了檢驗的好機會,此時抗跌性成為重要的評價標準。因為市場回暖之時,業績反彈雖和該基金的產品定位、配置和倉位等密切相關,但是先前的抗跌將會使其贏在起跑線上,增大獲勝機會。基金公司的風險控制能力在此時得以體現,因為我們都知道,下跌50%需要上漲100%才能漲回去,而下跌20%只需要上漲25%就能達到。與此同時,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產品整體表現也是一個衡量標準,同門基金的表現不能相差太過懸殊,其代表了這家公司整體的投資實力。在2011年弱市當中基金公司旗下產品平均水平能夠跑贏大盤的並不多,據《證券時報》統計僅有7家。
弱市之下要做好未來的投資,確實是一項考驗實力與勇氣的事情。但如果能坦然面對,找準投資標的穩扎穩打,才有機會“滿血復活”。(興業全球基金 田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