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中,想交個朋友並不難,難的是交到真正能愉悅身心的朋友。美國《預防》雜志刊文稱,人一生需要交好下面8種朋友,他們能讓我們生活得更健康、幸福。《生命時報》就此採訪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心理學胡佩誠教授、南方醫科大學心理學係副主任趙靜波教授,請他們告訴大家如何維持這些友情。
志同道合的朋友。你們可能為同一項事業艱苦奮鬥過,也可能有共同的價值觀。在你沮喪時,這類朋友能傾聽你、理解你,並為你提供建議,他們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筆財富。此外,與有共同愛好的朋友一起活動,也能讓你受益匪淺。比如有愛心的人一同參加公益活動、搖滾樂愛好者組建樂隊、心理學愛好者共同參與心靈工作坊等。這個因共同愛好而形成的圈子,能給你帶來更多內心滿足感。
媽媽。俗話說,母子連心。母親是我們人生的指路人、避風港,也是好朋友。在困難時,媽媽的一句話或許能抵過父親的好幾句教誨。母親的年齡越來越大,有時難免固執。我們不要試圖改變她,而是要專注地感受她對我們的愛,這種愛在世間無人能及。在深夜和媽媽說說貼心話,做媽媽的“小棉襖”,會讓我們與母親的“友情”更深厚。
兒時的發小。他們了解你和你的家人,能和你一起回憶童年的美好。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格林斯伯勒分校社會學教授麗貝卡‧亞當斯說,不論身在何處,他們都能幫你找回最純真的自我。兒時的朋友能直接指出你的缺點或不足,也能看到你的優點和潛能,而不僅僅是客套奉承。如今,這些發小多數天各一方,建議可常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上與他們互動,分享近況、談談感悟、回憶往事。美國聖母大學研究表明,至少兩周通一次電話有助于友情保鮮。
比你年輕的朋友。研究表明,分享心得能獲取無與倫比的快樂。比如父母向子女分享做人做事的經驗時,心裏就會有一種充實感。跟年輕朋友分享人生經驗,也能讓你在一定程度上獲得這種感受。此外,年輕人多半精力充沛,對新事物的接納度高,多跟他們交流,也能讓你避免與社會脫節。值得一提的是,說教是不受歡迎的,沒人喜歡倚老賣老的人。因此,放下架子,真誠地指出年輕朋友的失誤,分享你的經驗並給出建議,才能真正與他們打成一片。
新交的朋友。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很容易形成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心理學家羅斯瑪麗‧布麗茲娜教授說,新朋友不僅能將我們帶進一個新圈子,了解新事物,碰撞出精彩的火花,還能擴充人脈,獲得機遇。健身房、社區、公園、早教所等都是結交新朋友的好場所。那些樂于將自己的朋友互相引薦,不想從朋友身上獲得利益的人是首選。當然,社會上交到的新朋友可能魚龍混雜,交往中需要付出真心,也需要稍加留心。
自己。著名作家周國平曾寫道:“有人問古希臘哲學家芝諾:‘誰是你的朋友?’他回答:‘另一個自我。’人生在世,不能沒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個,那就是自己。缺了這個朋友,一個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熱鬧而已,實際上他是很空虛的。” 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為,和你的身體與心靈在一起,能找回真正的幸福,不妨在紙上寫下讓自己快樂的事,如做飯、跟朋友聊天、跑步、讀書等,每天至少做3件以上。
伴侶的朋友。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臨床心理學教授肯尼斯‧倫納德發現,與配偶的朋友保持聯係,是讓婚姻“保鮮”的好助手,能讓婚姻關係更和諧。夫妻雙方各自的朋友圈是他們的社會支持係統。與對方的朋友做朋友,能幫你更好地了解配偶的動向和心情,更有利于矛盾的解決。不過,與對方的同性朋友相處要保持距離,避免引起誤會,更要防止感情出軌。與對方的異性朋友相處時則要真心相待,不要太敏感。
能一塊鍛煉的朋友。人都有惰性,尤其是上班族。美國康涅狄格大學一項研究顯示,良好的社會支持係統能幫人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交個愛運動又樂觀開朗的朋友,能把你從沙發裏“揪”出去,有益身心健康。美國得克薩斯大學休斯敦健康科學中心瑪西婭‧奧賴博士建議,不妨與朋友做一個周末出行計劃,去郊外爬爬山,打打羽毛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