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切片》成長之痛 父母要不要管?

每個家庭都有一定的形式與模式,就好像一座無形的塔,兒女在成長過程中,由幼兒到成人,不斷地嘗試走出這無形的塔,成為一個獨立有「自我」的大人。在發展心理學中稱為自我(Individuation)。一個人的自我太強,就會顯得自私;自我太弱,就又會容易迷失了自己。

成長的少年常常會有許多的困擾。A來診所時,一進門就主動握手,態度謙和,是個十分討人喜歡的女孩。她稱讚診所布置合宜,我問她為何來診所時。她大眼泛淚,說自己天生左眼鬥雞(crossed eye),成長過程中受盡譏笑,直到高中畢業的暑假,才經過開刀矯正。但是她總認為自己仍有缺陷,別人會譏笑她,完全沒有自信。

上了大學之後,雖然完全看不出來曾有鬥雞眼,但是她說問題在她十八歲才解決,在發育成長中給過她太多傷害。她甚至感到她和異性之間的關係都為此受阻,她也曾經對自己的父母沒有及早重視有些抱怨。

初進大學時,她的室友是一位外向又美麗的華裔女生,她常常不知不覺地成了室友的義務秘書。有時是替室友接不想要見的男生電話;有時是替室友撒謊。總之,這位女室友和她感情親密,對方外形姣好,態度友善,對比之下令她更是自覺平凡。異性找她,也令她產生懷疑,是否是想要利用她接近室友?

到了大四,一位曾經追過室友的學電腦的男生,轉系來直接追求她,起初她受寵若驚。後來兩人在一起之後,她又對對方處處求疵,她有天跟別的男同學到校外做研究項目。事後告訴男友,對方竟然勃然大怒,兩人正式告吹。

這之後她又有過兩段非常短暫的戀情,A說自己有著不尋常的「缺乏安全感」(lack of security),而致這兩段關係都草草結束。直到現今遇到「真命天子」B。B是在女友的生日派對認得,是女友的親戚,大她五歲,剛剛完成住院醫師訓練。B不多話,脾氣溫和,很沉穩,是個工作狂,但是對她尊重,也很重視。

A帶B回家,父母和他吃飯之後,都很快地喜歡上了B。現在的她,憂心忡忡總覺得「醜小鴨怎麼可能這麼容易嫁給這麼理想的人呢?」她的不安全感傾訴給一個知己女友。女友說:「妳瘋了,一定得去看心理醫生。不然妳的不安全感會影響未來的婚姻!」

A反問我:「真得有這麼嚴重嗎?」

下面是我們的簡短問答:

我:「妳為什麼覺得對方是妳的真命天子?」

A:「B個性不浪漫,但是為人老實,誠懇,言行一致。從開始約會就表示對我的好感。令我體會他很愛我,比過去的男生都認真。」

我:「為什麼以往的三位男友也對妳表示好感,妳都會和他們吵翻了呢?」

A:「大概當時大家都比較年紀太輕,我也不懂事。他們雖然讚美我,說我可愛也對我有好感。但並沒有像B年紀較大,常會露出成熟想安定下來吧。」

我:「那麼B有沒有令妳更為有安全感呢?」

A:「B看來很有責任感,他對任何事和任何人都很誠懇踏實,能說到做到。凡事都很守時守法,很看重承諾。B嘴並不甜,但是只要接到我的電話或是電子信,他一定會很快回電,即使當時沒空,也會告訴我何時可見,令我可以絕對的信任他。還有他和我在一起時,他令我體會到我是他現時最重要的人。他會以我為重心,他會照顧我,把我放在他人生中的第一考量。」

我:「如果把我們兩人剛剛的會話錄音的話,會不會幫助妳克服妳的沒安全感呢?」

A笑:「會,這大概就是我的成長之痛吧。」

我:「這大概就是所有青少年成長到大人的必經成長之痛吧。」

於是我就告訴她,這是成長成大人很普遍的少年煩惱。我告訴她我自己成長時的煩惱,A非常興奮地傾聽著。

我說,四年前,家父在台過世,我一人收拾老人家所有留下的東西時,意外地找到了自己的高中和剛進大學時的日記和我那年大學畢業紀念冊。我一直認為自己一生都是個陽光正面的人,但在重讀自己的成長日記時,意外地看到的是個在20歲前後自覺自己一無是處,沒有自信,對於自己高瘦體型極端不滿,有時還會露出對自己在外的表現厭惡的少女,一個並不喜歡也不滿意自己的人,一直要求自己更改。

雖然我臉上沒有A的鬥雞眼,看了日記之後,我可以更能體會任何少年的成長辛酸,那個自卑又自憐的成長的煩惱,誰沒有呀!很少人可以完全不經過的稚嫩時代的磨練。想我那時,沒有太大的升學壓力,進了理想的中學,又讀了自己第一志願的大學和科系呢。

剛進大學,從一個完全沒有男生的學習環境,進了一個周圍很多男生的大學。當時民風閉塞又純樸,大一時有很多課目都是跟很多系男女同學擠在一起上課。猶記得有天和一大群的不同系男女生搶著走進一間大教室。當時台灣大學的椅子和桌子是連在一起的,右手就是如同小桌子抄筆記的地方。突然看到自己的那把椅子的桌子上刻著「卓乃定有鬍子」,用一把很利的童軍刀刻的,刻的很深,很清楚。第一次看到時,對於一個17歲的少女,真是沉重的大打擊!

如果我的名字是張三,李四或是陳某該多好,偏偏我的姓就是少有,名字更不同。即使中間他刻錯了一個字,人家也知道就是我,因為我簽名時,因為匆忙,常常「以」寫快了,就像「乃」了。但是又有什麼用呢,誰看到這個刻字,都會知道我有鬍子吧?

怎麼生會長鬍子呢?回家走進廁所,對著鏡子猛看,嘴唇上是有些汗毛,但是我天生皮膚不白,遠遠看去,加上黑瘦,是像有鬍子。有天,我偷偷用了父親的鬍子刀把自己嘴上的毛都刮了。可是那間校園裡的大教室的椅子,依然有著那把刻著我有鬍子的椅子,該怎麼辦呀?

那學期,那件事對我打擊好大,每天如果得去那間教室,就飛快地衝去搶那把椅子。別的同學一定以為我很自私,很不禮貌吧?這件事,我不敢跟任何同學提起。心中的痛苦一直憋著。有天自己帶了一把家中的刀子,在上課時,想去掉自己名字,完全失敗之後。回到家吃晚飯時,終於哭著把這件事說給父母提起。

母親沒有言語,一直輕輕的笑著。父親說是那個小男生對妳有興趣吧,就大家繼續吃飯了。當時的我,覺得父母根本不能明白。只是感覺怎麼有這麼無禮的人,一定是恨我入骨才如此整我。一直到有天,和一大群女同學走在椰林大道的校園,突然一群男生由工學院騎車過來,一個男生邊吹口哨,邊大叫卓乃定。我立刻想到一定就是他,讓我有著那麼痛苦的大一第一學期!我和對方一直沒有相識,當時青澀的我,立志終生不想認識他。有了那本當屆畢業的紀念冊,也從沒有想到看看他究竟長什麼模樣,現在想想這就是成長之痛吧!

因為青少年的「自我」沒有成熟,總覺得「大家都在笑我」。所以細想任何大人的安慰都無法撫平那顆脆弱又易受傷的心靈。時間就是最好的良藥,後來早早地拿了獎學金,來美讀書,結婚成家,養兒育女,這件過去成長煩惱的往事早已塵封和淡忘了 …。

當我把自己大一的「長鬍子故事」重新說了一遍給A聽。並且強調我所謂的臉上鬍子和A的鬥雞眼其實都是一個象徵,成長時容易對自己會失望,覺得自己並無可取之處,表達自己對自己的外貌沒有信心。這次變成A問我了「那妳何時再在畢業紀念冊上看到對方的相片呢?」

我笑說:「就是在父親家,頭次拿到大學紀念冊時就看了。就是一張年輕男生的學士照嘛,他大概也已經子孫滿堂,說不定也做了別人的祖父了,也可以想像他當時也是有著他的成長之痛呀,實在都是情有可原。」

於是A微笑的說:「真是需要勇氣才能長大,成為一個真正的自己(It takes courage to grow up and become who you really are) 。」在發展心理學之中,除了青少年是個重要的成長階段之外。能夠在心靈,肉體和情感上脫離原生家庭,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才是最為重要的。

在青春期成長時,容易感覺他人不易了解自己,其實是自己沒有真正敞開心扉。這是每個青少年都需走過的必經階段,有些人比較順遂,有些人真是需要掙扎搬走前面的石頭,才能到達獨立的大人。父母的過份保護和嘮叨其實此時反倒成了他們的石頭。自己非得學會自己是個真正獨立個體,可以尋找一個伴侶,嚮往他人的愛慕。在這個尋找的過程之中,最終兩人可能成家。

在北美成長的青少年,更要面對更多的不同文化的挑戰。他們一般都是比上一代更為衝動、坦率,忠於自己熱愛和感受。掙扎在如何選擇自己的真正興趣,把自己的特長顯現。如何感覺自己的黃膚色和黑頭髮「龍的傳人」的自我定位。如何學會在家外的學校或是未來的社會,有著三五成群的自己哥門或是朋友,在自己這組內可以學會暢所欲言。

有些人在中、大學,甚至會想吃出自己的健康,選擇特殊有機素食,有些會如A一般和異性關係經驗感受負面,甚至有些人有著不好的性經驗。有些人對於金錢經營不善,成為卡奴。不想或不能面對自己,不能找到確實的自我,就不能決定自己的將來,不能快樂起來,就很難享受餘生。但是大部份的年輕人,都逐漸由這些人生低點,成功地走出來,而且成為更為懂事有信心的大人。

父母需要隨著兒女的年齡發展,不斷地調適對他們的管教方式。小孩子有小孩子的管教方式,青少年有青少年的管法。到兒女長大快獨立成人時,父母就要學著放手而學會「無為而治」。到後來,他們這些長大的兒女會漸漸來管父母,照顧父母,這樣子的家庭發展才是健全家庭發展的循環模式(Healthy Family Life Cycle)。這個看似容易,真正實踐起來,其實並不容易。像我的「長鬍子」的成長之痛和A的成長之痛,其實都不是當時的父母的鼓勵或是安慰可以解決的。需要的是時間,友儕的肯定和自己的掙扎。此時的父母最好就像我的父母這般,給兒女自己有走出的機會。或是像A的父母,建議她去尋求心理醫生讓她釋懷明瞭。成長煩惱此時遇到一位信服的長輩適時鼓勵,更是有著扭轉乾坤的變化。

台灣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夫婦的四個兒女中的第二個兒子黑立國,就是他們夫婦「不管」比「管」還要難的成功案例。他們共有四個兒女,其中老二在台灣國小考過國文零分,小時常闖禍,冥頑不靈,到處搗蛋,是父母四個孩子中最不看好的孩子。後來上了初中,黑立國隨家人移民到美國讀書,課業繼續打混,課業依然在B和C之中徘徊。但是父母能夠強調的就是要每個兒女得對自己的任何行為負責。

黑立國上了高中之後,依然不愛念書,熱中打球和摔角。儘管母親一直告訴他,將來還是鼓勵他上大學畢業的。一直到高二時,因為他的摔角教練的一句話對黑立國對課業的興趣產生了大轉彎。當時黑立國是高中摔角隊的隊長,有一次,摔角教練在責備摔角隊其他拿D的隊友時,特地讚美黑立國,說大家為什麼不能學學自己的隊長「會讀書又會運動」。因為雖然在家中他只是B和C的中學生,但比起其他摔角隊的D同學可強多了。令他頓時體會,稱讚之後,原來讀書的好處還真不少。這之後,他才真正開始發奮讀書,申請到生物醫學拔尖的華盛頓大學。

後來他就在那所大學越讀越好,也決定了行醫為終生職責。現在黑立國已經過了30歲,是家中四個兒女唯一的一位醫生。他同時和一個非裔和泰國混血女孩結婚,生兒育女。自己有了自己的兒女之後,他更是感謝父母在他面對青少年成長之痛時,給予他的空間,並且學會面對自己當時的煩惱和挫折,讓他自己處理。使他在求學時,成為一個快樂的孩子。因為這都是他自己的選擇和努力,現在他也自然成了快樂的醫生,快樂的先生和快樂的父親。他說父母雖然不管他的成績B,他的C,但是堅信行為要有分寸,不能壞。他現在自己身為人父,才真正體會「原來身為父母,其實不管比管還要難。」

真的,在這個尋尋覓覓的過程之中,年輕人都得克服靦腆,順性發展,我們終於學會結交真正好的知音和賞識自己的師友。當然人際關係中必有悵惘,學會如何和他人親密,創造自己一生的知己朋友,自己逐漸產生力量,有的此時就會結婚或私定終身。如果我們能夠滿意這種種關係,會讓我們深刻體會我們其實並不輸他人,感到有信心,漸漸撥雲見月,走出自己,覺得美滿和幸福,這是十分重要的人生成長階段。

這之後,再走上中年才會感覺有著精神伴侶的陪伴,自己的支助網站,心中充滿著有意義,創造性,真正不會羨慕他人,不會自卑和怨嘆,而能發自內心滿意自己主宰又願照顧自己和家人,勇敢地走向未來的人生。那時再來回想青少的羞澀經驗,當然會輕鬆的和解,甚至認為早已雲淡煙消,沒有那麼了不起了。就像我今天不只和診所的A病人分享,也可以自在地寫下來年少時的成長煩惱和所有讀者分享。

Open all references in tabs: [1 - 3]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