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莫讓“公關”成為企業包袱

 一些企業除了廣告投放費用、產品推廣活動費用、公關人員工資、辦公場所投入等正常的公關成本外,還有一塊屬於灰色公關成本。

  “公關”對公眾來說,並非一個陌生詞彙。但學術界至今對其定義、範圍,尚未有統一的界定。普遍的觀點認為,公關是公共關係的簡稱,即為人們傳播一種優良的形象,或者維護某項有益措施,爭取外界協作、支援與諒解。

  近年來,中國企業逐漸認識到了公關的重要性,不少企業紛紛設立相應的公關部門,並由專人負責此項工作。除了在企業內部設立公關部門外,有些企業的公關事務還特聘專門公關公司代理。

  “讓企業決定設立公關部門的因素,主要有企業所擁有的大眾形象、企業規模、企業業務經營的複雜性、財務狀況等幾個方面。”南開大學教授齊善鴻說,“實際上,即使沒有專門的公關部門,企業也需要公關的一些功能,有時是老闆親自出馬,有時是由辦公室或者行銷部門承擔。”

  “企業需要與公眾溝通,尤其是存在一些不關心、不友善、有偏見的情況下,成功的公關會改變這種處境。”齊善鴻說,“良好的公關會變敵意為同情,變偏見為接受,變不關心為有興趣,變一無所知為有所知,這對企業的健康運作和發展是很重要的。”

  作為改革開放的產物,目前公關已成為很多企業的一項日常工作內容,而社會上對公關的認識仍存有不少偏差和誤讀。譬如,社會上有些人認為“公共關係=人際關係=庸俗關係”,以致出現不正當的公關手段等等問題。

  在齊善鴻看來,對公關存在認識上的偏差,與近年來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以及某些單位濫用公關等都有一定關係。

  “過去的企業公關,只限于宣傳的功能,如組織公關活動項目,書寫和發佈企業新聞,編寫企業內刊發放等。”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經濟學研究所副所長陳明生副教授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介紹說,“隨著國外公共關係理論的引進,國內對於公共關係理論研究的深入,以及人們對於公關重要性理解的深入,現在的企業公關,其內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拓展,企業公關對於從業人員技能的要求也更高,需要公關人員具有新聞學、廣告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方面的理論和知識。”

  “公關貫穿于企業的整個發展過程中,對於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但一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為社會提供優良的產品或服務,企業應做到認真經營,踏實塑造品牌。否則,問題導致危機時,任何公關都會無濟於事,而且毀掉的將不僅是一個企業,甚至是一個行業。”陳明生認為。

  從目前情況看,隨著企業對公關重要性的認識不斷加強,不少企業加大了公關投入。其中,有些企業正常的產品推廣活動費用,有幾十萬,乃至上百萬元,而廣告發佈費用更是海量投入。

  “一段時間以來,食品企業負面新聞不斷,各家企業要花大力氣去消除影響,這部分投入會很大。”一家企業負責人表示,“此外,為自家產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加大廣告的投放力度,這都加大了企業成本支出。”

  本刊記者調查發現,在市場經濟時代,公眾並不排斥企業的合法公關。但一些企業除了廣告投放費用、產品推廣活動費用、公關人員工資、辦公場所投入等正常的公關成本外,還有一塊屬於灰色公關成本。

  “這些灰色開支不僅增加企業成本,還需要不少時間和精力去應付。”張先生說。

  “中小企業跑貸款的公關成本很高。”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富潤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趙林中曾向媒體表示,“在利率、擔保費率之外,中小企業還得搭上好處費,甚至搭配購買各種理財產品,這些錢直接就在貸款裏扣除了。”

  同時,有一種“逼捐”現象,也讓企業難以承受。“去年我捐贈16萬元,其中只有6萬元是我自願掏給慈善機構的。”湖南省一位做餐飲的老闆告訴本刊記者,“其他10萬元是主管部門私下‘招呼’捐款,我能不捐嗎?”

  “當然,關係處好了,他們平時對我們一些可收可不收、可多收可少收的費用,有時也會高抬貴手。”這位老闆表示。

  多位受訪專家認為,要形成共識,採取多方面措施,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良好條件,莫讓“公關”成為企業的包袱。要減少企業“灰色公關”,需要進一步加大對商業賄賂的治理力度,只有真正監管到位了,才能真正創造出公平競爭的企業發展環境。□李松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