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戰術對抗美食誘惑

  美食當前,你能否抵擋住誘惑?葡萄牙研究人員的建議是,不妨採取拖延“戰術”,對自己說“待會兒再吃”但不明確定出時間,因為這樣做會讓你屆時少吃一點。

  誘惑實驗

  葡萄牙天主教大學商業經濟學院心理學家尼科萊‧米德帶領研究人員展開一組實驗。

  其中一項實驗,他們讓大學生志願者在實驗室完成不同任務,並給每人一碗MM's巧克力豆。一些學生被告知想吃就吃,一些學生只能看不能吃,另一些學生則被告知“如果願意,待會兒再吃”。實驗結束時,研究人員發現,“想吃就吃組”平均每人吃掉5.19克巧克力豆,“只看不吃組”平均每人吃掉9.81克,“待會兒再吃組”吃得最少,平均每人吃掉5.08克。

  另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向荷蘭一所高中的105名學生發放薯片,一部分學生被強制分為上述三組,另外一些可自由選擇分組。無論被迫還是自願,之後一周的薯片消耗量分組排名順序與巧克力豆實驗相同。

  一係列實驗結果顯示,拖延“戰術”既不會讓人沉溺于不健康飲食,也不會增加節食禁食的痛苦,而這兩種心理都會導致大吃大喝。

  延遲滿足

  米德等人的實驗基于“延遲滿足感”。

  延遲滿足感又稱推遲滿足感。關于它的一個著名實驗是,心理學家找來一批4歲孩子,給每人一塊糖並告訴他們,若能等研究人員回來再吃這塊糖,就能得到第二塊糖。研究人員大約20分鐘後返回,結果發現,有的孩子只等了一會兒便不耐煩,吃掉糖塊;有的孩子很有耐心,想出做遊戲、講故事等辦法耗時間,分散注意力,最終堅持到研究人員回來,得到了第二塊糖。後來的隨訪顯示,那些在實驗中堅持到最後的孩子在學校中表現更積極,也更加優秀,那些耐性不夠的孩子在學術能力評估考試SAT中平均成績不高于210分,在生活中表現得更加優柔寡斷、缺乏自信。這一實驗表明,通過延遲滿足感,孩子們能更好地追求自己的目標。

  米德說,有別于單純的延遲滿足感,他們的實驗結果顯示,給自己定出一個模糊時間期限可以降低對誘惑的“最終消費”。

  節食新法

  米德等人的實驗結果或可提供減肥節食新方法。

  巧克力豆實驗後的一周,研究人員調查發現,“想吃就吃組”平均一周吃巧克力3.18次,“只看不吃組”平均一周吃4.48次,“待會兒再吃組”平均僅為1.15次。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30日引述米德在電子郵件中的話報道:“這說明拖延策略對日常消費產生實際影響,它鼓勵自我控制。”

  “欲望達到峰值時你需要抵禦力,之後峰值就會過去,”她說,“拖延策略讓頭腦冷靜……那真的可以將誘惑拒絕于一臂之外。”(喬穎)

Leave a Reply